在2020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这一提议将“地摊经济”再次推向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地摊似乎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于是城管驱赶之,但底层百姓依赖之,平民百姓热爱之。在百姓事无小事、人民利益至上的当下,如何管理好“地摊经济”,使其发挥出巨大潜力,绝不是“禁”和“堵”能够替代的。
地摊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文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禁而不绝,还是在实体店布满大街小巷的环境中赶而不止,亦或是互联网购物如此便利的背景下亦深受欢迎,都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满足万千大众的生活需求。换言之,小商小贩摆地摊是存在即合理。既然“禁”“堵”不是治方良药,那么新时代下让“地摊经济”释放活力,是当前为平民百姓创造福音的有力抓手。
其实,早在2016年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是影响城市清洁”这一现象,便提出“政府难道就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办法吗?”的质疑,同时强调,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而“一禁了之”。现如今,一些地方推出相应政策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
3月15日,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其中明确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经营者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等。
陕西省于3月24日也发文表示:在疫情期间,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坚持柔性执法,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经营。
……
“地摊经济”的活力能否更好的释放出来,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也决定了疫情当下经济复苏的速度。针对摆地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一列的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规范,积极引导,并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应根据地域情况,分类划定禁摊区、限摊区、开放区,明确不同区域管理标准,对“地摊经济”实行分类管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才能真正丰富百姓生活,激活市场活力,让一方土有烟火,让一座城有温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