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男装 >如何加速前进?西装客的成长螺旋 | 杂谈

如何加速前进?西装客的成长螺旋 | 杂谈

2021-11-24 10:05:53

随着关注人数的不断增加,很多老问题值得再拿出来谈谈。

新人总是非常关注对错/等级/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渴望各种确定的答案;而越是体验,越是了解,就明白给出确定的回答恰恰是最难的事情。

在问题之前,也许可以先尝试搞清自己的位置(或者说阶段)。

老读者都知道,这个号最初就是存放整理我和蒋老师一些旧稿的地方。

蒋老师被大家奉为“特师”,是很多朋友在经典男装领域的启蒙人物,他关于西装“平衡”的一些文章,打开了我们审视西装的全新视点。

虽然回过头来看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东西,但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几天我又拿出蒋老师几年前的一篇旧文 《成长螺旋》 细读了一下,可能确实这几年自己在螺旋中的位置又不一样,读来仿佛是全新的文字。

不妨回看几句。

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大致是整体-细节-整体-细节的无穷循环。

第一个阶段,一个完全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入门的时候总是一团混沌的,第一步总是从看入门级科普文(惨一点的看炮文)开始的。

运气好点的朋友没收到炮文的污染,形成了一些极为模糊的基础审美,能体会出一点,但是讲是讲不出个一二三的。

这一时期很常见的,看了文章,找了靠谱的师傅,做了衣服,试身了,但还是不知道好不好。

方法论是在手上的,但是审美自信和体验还没有,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

【这样平衡是正确的吗?】

【这里应该有褶吗?不应该吗?】

【师傅说改不了/能改好,对吗?是吗?】

【我穿这样好看吗?适合我吗?】

就像是学了新的公式,至于得出的答案对不对,还需要一个【√】

假如每一步就需要一个【√】,这几乎就不是你自己的体验了,况且无论审美是普世的还是个人的,哪个单独的人/群体/组织有资格给你打勾呢?

第二个阶段,模糊的基础审美逐渐清晰化,一些非常显著的细节就被注意到了,逐渐形成对风格的理性认识(我们讲过,风格掰开了讲就是特定元素的集合),更深层次的地方还是模糊的。

我要是做生意,绝对最喜欢这个阶段的客人。这个阶段的朋友往往自我体会到上了一个层次,因为的确已经比第一阶段的朋友强很多了,消费欲望成倍增长。很多人家里的烂货堆积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一忽悠就买,一撩拨就买,特别容易被审美劫持,特别追求一眼屌的元素。绝大部分人都免不了俗,人称“交学费”。

烂货堆积都是这个阶段发生的。

太对了。

普通扣眼VS米兰眼

我那些惨不忍睹的跟时髦的米兰眼,瀑布袖,过分切圆的下摆,所有让我感到羞耻的元素组合都是在这一阶段。

仿佛刚(自以为)搞懂了公式的所以然,就开始运用它疯狂解题了,虽然不一定全对,但是心里的感觉是自己正无限地靠近正确答案。

这种短暂激昂的感觉会让你不断做新衣服,一次下几套衣服基本都是这个时期。

大部分人就卡在第二阶段上不去了,讲道理,喜欢琢磨穿衣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差不多就得了。

再往上爬,学费交够了,眼光和层次又上到第三阶段。一眼屌已经审美疲劳,特别显著的细节上的讲究已经成为习惯,硬伤越来越少。

到这个时候,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自己大概适合什么心中已经相当有数。

比如我会要求里布和袖里必须做一个颜色;比如裁缝师想给我做小于22cm的裤脚我都会建议他尽量不要;

可能有人说,哎呀,里布没袖里结实;哎呀,22cm是不是太宽?

一套衣服能穿几回,多少围度能获得怎么样的线条,试过几十次身你就会非常有数了。

对自己的身材上限和使用场景都有充分判断了。

到这个阶段,话题区间就开始明显的产生了。

比如有人会直言,这不好看/可以更好/不符合你的状态or年龄。

这种时候讲道理是不对的,因为话题的区间有别,你到的位置,你是几公分长的钉子,你有多尖多硬,是你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锤出来的。

一个打铁的说你能更好,也许道理是对的,但人是没办法熔了重铸的。

所以到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标志,你起码已经不需要别人给你打【√】了。

这时难免的,又开始看回整体感觉了。在这个阶段的朋友,“整体感觉对”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没有硬伤”,因为“没有硬伤”已经是一个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要求,可能有硬伤的衣服你根本就不会去穿。

个人风格在这个阶段逐步确立。

在这里又会有新的区间产生了。

非常有趣。

比如说小点,常见的英式和意式开始分开;

论大些,是工业产品还是审美风格都有了各自的倾向。

不是绝对的,偏向工业产品的,认为风格要建立在没有大的硬伤基础上,大面不能放,细节可以商讨。

偏向审美风格的,即某些硬伤都没关系,只要是好看的,适合自己的,有一套自圆其说的审美逻辑/情趣的就行。

如何加速前进?西装客的成长螺旋 | 杂谈

国外的一次老料制衣活动

同一块面料,多种不同的元素组合和口味比例

这个层次的朋友是很容易“干架”的,毕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都是花了时间精力大把钞票体验出来的,说起话来有底气了。

这一阶段可以说每个人已经开始修改最初得到的公式(根据自己的身材,经历,背景),输入条件(各种上一阶段得出的元素和讲究)之后,对能得出的答案已经相当有自己的把握。

再上一个层次,进入第四阶段,“整体感觉对”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要求,你又看回了细节。

当然这时候的追求和第二阶段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你已经开始追求全部细节的完美。

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了,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岔路,还在这条道上的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大方向。

接下来就是以此为基础对各种细节的精进,开始期待能够得到一种代表自己经验总和的服饰感觉,有一种想集大成的欲望,这里可以说是刚上路了(不要指望出坑了)。

按这个顺序无限循环下去,便是一个爱好者的成长螺旋。

顺着这条路走,将就部分的越来越少,讲究的部分越来越多越来越日常,无论走什么(取向)的路线都是这样。

明白了自己所处的阶段,一是可以加快成长;二是明晰对一些问题认识的阶段和程度。

比如第一阶段,谈结构,黏衬,半衬,全麻衬,可以了,已经建立起对基本工艺和对价的认识。

但你到第三第四阶段,那么你会发现很多黏衬半衬的也是有绝活的;全麻衬也有预置的;

手工/半手工/全手缝等概念对不同国家/裁缝师/品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这时候再单纯谈XX就是好,XX就是不好,明显问题的区间就不对了。

刚开始谈元素,可能是米兰眼,贴袋,驳领的形状这些一眼能注意到的;

到后来再谈元素和细节可能就是驳领的高低和角度,弧度的变化,拱针的长短,细密,间距所造成的印象差别。

这时候你对自己的着装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审美指引,或者极端一些说,就是限制。

限制是什么?

限制就是捷径。

知道所以然(走过第一步)你就会给自己找抓手,添限制了。

比如,颜色的限制:夏天偏向浅色,冬天别穿白的之类;

元素配合的限制:袋盖别配礼服;商务套装别配缎面,开会要穿的衣服别上Action的元素;

这看看书都能明白,弄拧了也没关系。

就算一开始不习惯,正确元素使用多了,你就明白什么叫看着顺眼,吃着顺嘴,闻着顺鼻子,哪哪都对。

但捷径归捷径,上面的过程是一个也跳不过去的:

你连解都不写,就想直接上一个答案。

所有自己推公式解题的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来:

你作弊。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男士风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