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丝织品有着太多的品类,绫、罗、绸、缎、锦、缣、纱等等,其中,锦可以说是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织造水平的最高代表者。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和江苏宋锦并称三大名锦,不同的织锦有着不同的技艺和风格。作为一直被冠以“锦绣之冠”的宋锦,或许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如果让时光回到2014年,在那次举办的APEC晚宴上,参会领导的身上穿着的正是由宋锦织出的服饰。宋锦便从那时“杀出重围”,一展它的精妙和独特。
作为中国传统织造制品之一的宋锦,它的故事很特别,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宋锦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蜀锦演变而来的。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苏州的宋锦是在唐朝蜀锦的基础上演化出自己的一套技艺手法而来的。相传,晋朝末年,因为“五胡乱华”,汉人的衣冠制作技艺开始南下,南朝时,宋人山谦之把四川那边的织锦技艺引入丹阳,并在那里建立东晋南朝官府织锦作坊斗场锦署,那时开始,蜀锦的技艺便出现在江南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在杭州设立手工业作坊,汇聚了技艺娴熟的织锦工匠300多人。这些都在为宋锦做着前期的层层铺垫。到了北宋,都城汴京开设了绫锦院 ,里面共有织机400多架,并请来了众多技艺高超的蜀锦工匠。
南宋时期,宋锦初见端倪。当朝廷迁都杭州后,织锦相关的人、物也一并转移到旁边的苏州,至此,苏杭、江宁等地都设有织造署和织造务,江南织造行业的盛景正在展开。这一局面的促成不得不提下宋高宗,在他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中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织锦获得空前发展机会,并在蜀锦的基础上慢慢演化出一种全新的织锦技艺。
当时,苏州出现了一种非常细薄的织锦新品,用于书画装帧简直太过贴合。渐渐,这种技艺被得到重视,运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当时甚至后代都引起巨大反响,当人们谈及织锦时,不免都会想到“宋朝”,于是宋锦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同时这种织锦技艺也区别于蜀锦,自称一类。
演变自蜀锦,斜纹显花是特色
从宋锦的织品中可以看到,它主要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特点,其中织构出的斜纹显花算是独特风格,这种以经面斜纹作底,纬面斜纹显花的风格主要从元、明、清后逐渐形成。
宋锦的技艺手法源于蜀锦,但又自称一体。它创造了纬向抛道换色的独特技艺,在不增加纬重数的情况下,整匹织物可形成不同的横向色彩。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底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
染色方面,则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图案方面,丰富多样,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
宋锦其实可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小锦四类。其中重锦又称“大锦”,算是宋锦中比较贵重的品类,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则是最具代表的一类,特点是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或装裱。匣锦又称“合锦”,常用于书画、锦匣的装裱。小锦算是宋锦中的中低端品类,重要用于小型工艺品的锦匣。
如今,宋锦也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其典雅美丽也借助着网络的力量被更多的人熟知。这个当年供与朝中皇家所用的织品,在时代的流变中适应着动荡的一切,随遇而安一般。藏在宋锦中的美学正向全球展露着,它的流量或许不容小觑。现在也有更多的人在守护它,继承它,传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