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是第14个“世界睡眠日”,此次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旨在引导社会群众关注睡眠,尽早消除睡眠障碍,保障出行安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集阳主任提醒,睡眠问题不可小觑,关注睡眠健康才能保证安全出行!若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院的精神睡眠科做睡眠监测检查,就可明确诊断,帮助解决困扰已久的睡眠难题。
大伙每天白天为了生计忙忙碌碌,兢兢业业,如同打仗般绷紧神经;到了晚上的睡眠时间,终于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呼呼大睡进入甜甜的梦乡。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为生命所必须,是机体复原、恢复精神、解除疲劳、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详细]
专家简介:潘集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难治性抑郁、焦虑障碍诊疗,各种难治性失眠及其它睡眠疾病诊疗,儿童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诊疗,老年期抑郁及其它精神障碍诊疗,进食障碍诊疗,药物依赖及其它成瘾疾病的诊疗... [详细]
人们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多源于超速和酒后驾车,然而据调查发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除了上述两者,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开车时打盹或犯困。在开车过程中主观性感到睡意的司机与睡眠时间不满6小时有关... [详细]
事故还与皮质醇生物节律相关事故多发生在下午8点和凌晨2点,还与皮质醇的生物节律相关。皮质醇是人体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将无法对压力作出有效反应... [详细]
睡眠剥夺打破皮质醇规律夜间工作和睡眠时间少的人其皮质醇浓度比正常人低,导致对应急事件的反应和注意力下降。研究表明,睡眠剥夺的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出现分神的情况比正常人多,分神3秒左右足以导致一场车祸的发生... [详细]
人类对睡眠的研究自古有之,但直到20世纪脑电图技术的应用,才把我们带入了认识睡眠的崭新历程。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它除了对睡眠进行基础研究外,还对各种睡眠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在公众中的患病率均很高。有数据显示,我国失眠人口近3亿,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约为5000万;同时,睡眠疾患与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及心衰等威胁生命的疾病密切相关;此外,日间嗜睡还常常导致生产和交通意外事故。[详细]
到哪里解决睡眠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三级综合医院已经开始了睡眠医学的专科建设,但睡眠中心的科室建设和临床工作亟需进一步规范。比如,我国睡眠呼吸障碍疾患主要由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经-精神科参与诊治,由于诊疗流程牵涉到多个科室,使得患者难以得到综合整治。这既影响了患者的诊疗质量,也影响了睡眠产业的发展。因此,拥有睡眠疾病综合诊治能力的睡眠中心应运而生。
睡眠中心以诊疗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为主,同时还能诊治大部分睡眠相关的疾病。合格的睡眠中心应当获得睡眠诊疗机构的资质认证,对于医学伦理、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岗位职责、仪器设备准入标准和管理、患者的评估与照料、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等都有明确要求和标准。[详细]
与睡眠医学同步发展的是现代多导睡眠监测技术, 即将睡眠期间脑电、眼动、心电、呼吸、血氧、体动等多项生理参数同步记录的方法,目前已被公认为睡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多导和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正确诊疗各种睡眠呼吸疾病提供了有效保障,使睡眠疾患的诊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进步。那么,哪些睡眠紊乱症状需要做睡眠监测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际睡眠医学一般认为:失眠超过6个月为慢性失眠。而引起慢性失眠的原因非常复杂,在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原因有11种之多,而每种类型的治疗原则各有差别。因此为明确慢性失眠的性质和原因,须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特别是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失眠。[详细]
患者表现在白天无论在什么场合和时候下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瞌睡或想睡,有些患者还常伴有睡眠麻痹、入睡前出现生动的梦境或者在情绪激动时无力、摔倒等症状。[详细]
患者在入睡前,四肢(通常是小腿部位)出现难以描述的不舒服感觉,需要经常移动肢体以减轻不舒服感觉,因此影响进入睡眠。或入睡后肢体经常踢动致使夜间睡眠表浅,常常醒来。[详细]
表现在睡觉当中有频繁的呼噜声并且出现间歇性的呼吸停止,白天常常有思睡现象。这种患者常合并有肥胖、大量鼾声和高血压。儿童出现晚上打呼噜会导致智力下降、多动、脾气暴躁等,而成年人则会增加工伤及车祸的危险。[详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梦游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儿童多见,发病率可达5%。[详细]
表现为在入睡后一段时间患者一声惊叫后突然从床上坐起、哭闹不安、表情十分恐惧,事后患者不能回忆发生的事情。常见于4-12岁儿童,发病高峰年龄4-7岁,青春期后极少见。男略多于女,患病率从0.5%-3.0%不等。[详细]
俗称“鬼压身”、“鬼压床”,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疾病。患者在刚入睡时突然感觉到自己处于麻痹状态,肢体、躯干及头部的任何微小的运动都完全不能进行,不能说话、发声或呼救。据美国研究报告,有40%至5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睡瘫。[详细]
患者在睡眠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如大力踢腿、用手殴打同床的人等等)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此病尽管人群发病率极低,但在神经系统疾患中较为常见,患者的行为有自残或伤及床伴的危险。[详细]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活动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 [详细]
―― 【了解世界睡眠日】